首页 > 生活经验 >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5-10-22 02:31:57

问题描述: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2 02:31:57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

《师旷论学》是出自《说苑》的一篇寓言性散文,讲述了晋国乐师师旷劝谏晋平公学习的故事。文章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强调了“学无迟暮”的思想,即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不断学习,追求知识和修养。

文中师旷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来比喻不同阶段的学习意义,鼓励人们珍惜时间,终身学习。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文言文原文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独不见夫火乎?苟有明,虽晚犹可也。”

三、翻译

>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的道理呢?”

> 师旷说:“我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早晨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点燃的蜡烛。难道没有看见火吗?只要有光亮,即使晚一点也是可以的。”

四、重点词句注释

文言词语 现代汉语解释 出处/用法说明
问于师旷 向师旷请教 “于”表示动作的对象
恐已暮矣 担心已经太晚了 “暮”指晚年、迟暮
何不炳烛乎 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炳烛”意为点燃蜡烛,比喻学习
安有……乎 哪里有……呢 表示反问语气
少而好学 年轻时喜欢学习 “少”指年轻,“好学”指爱好学习
如日出之阳 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比喻学习的开端
壮而好学 壮年时喜欢学习 “壮”指中年
老而好学 老年时喜欢学习 强调学习不分年龄
秉烛之明 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比喻老年学习的价值
独不见夫火乎 难道没有看到火吗 引导对方思考

五、内容主旨

《师旷论学》通过师旷对晋平公的劝谏,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不应受年龄限制,只要愿意,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文章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在任何阶段都应保持求知欲望。

六、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文章出处 《说苑》
作者 不详(传为刘向编撰)
主旨 学习不分早晚,应终身坚持
人物 晋平公、师旷
核心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反问
教育意义 鼓励终身学习,重视知识积累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文的思想内涵或教学应用,可继续深入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