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十二五”是中国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总结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制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增长,GDP总量稳步提升,同时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此外,“十二五”期间还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方向。
二、时间范围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规划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 |
实施时间 | 2011年1月1日 —— 2015年12月31日 |
总体目标 |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主要领域 | 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区域协调等 |
成就亮点 | 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进步加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
三、总结与展望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一时期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上。
未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中国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公众而言,了解“十二五”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脉络与方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二五”期间的具体政策或某一领域的详细数据,可参考官方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