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有什么内容】“十二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该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下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要
一、主要发展目标
| 类别 | 目标 |
| 经济增长 | 年均GDP增长7%左右 |
| 就业 | 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
| 消费水平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
| 能源消耗 | 单位GDP能耗下降16% |
| 污染排放 |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 |
二、重点领域与任务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
2. 城乡协调发展
-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
-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3. 区域协调发展
- 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
- 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 民生改善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水平。
-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5.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 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发展绿色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6.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对外贸易和投资水平。
- 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合作。
三、关键举措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 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 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
四、实施成效(简要回顾)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GDP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