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寡孤独的用法】“鳏寡孤独”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礼记·礼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四个字分别指代四种社会弱势群体:无妻的男子(鳏)、无夫的女子(寡)、无父母的儿童(孤)、无子女的老人(独)。在现代汉语中,“鳏寡孤独”常用来泛指生活困难、缺乏照顾的社会弱势群体。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用法示例 |
| 鳏 | 指无妻的男子 | 鳏夫多靠亲友接济生活。 |
| 寡 | 指无夫的女子 | 寡妇独自抚养孩子,生活艰难。 |
| 孤 | 指失去父母的儿童 | 孤儿院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 独 | 指无子女的老人 | 独居老人常受到社区关怀。 |
二、成语整体含义
“鳏寡孤独”作为一个整体,常用于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强调国家或社会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与照顾。该词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色彩。
三、常见用法及搭配
| 用法类型 | 示例句子 | 说明 |
| 表达同情 | 政府应关注鳏寡孤独的生活状况。 | 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
| 描述社会现象 | 在偏远地区,鳏寡孤独仍面临生存困境。 | 用于描述现实问题。 |
| 文学表达 | 古人重视鳏寡孤独的救助,体现仁政思想。 | 多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避免口语化:此词较为正式,不适合日常口语中使用。
2. 注意对象:主要适用于描述没有家庭支持的特殊人群,不宜泛化使用。
3. 情感色彩: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五、总结
“鳏寡孤独”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对特定弱势群体的关怀,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仁爱”与“社会责任”的理念。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政策讨论、社会报道或文学表达中,具有较强的正式性和道德感召力。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