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废百出处于哪里】“举一废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处理问题时只关注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重要部分,导致整体效果不佳。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常常被误解或混淆。
一、成语含义总结
成语 | 举一废百 |
拼音 | jǔ yī fèi bǎi |
释义 | 指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部分,造成整体上的损失或失败。 |
出处 | 《孟子·尽心上》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做事不全面、缺乏全局观的行为。 |
近义词 | 顾此失彼、偏颇片面 |
反义词 | 全面考虑、统筹兼顾 |
二、出处详解
“举一废百”出自《孟子·尽心上》中的经典篇章。原文如下:
>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一个角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就不用再教他了。”后来,人们将这一句引申为“举一废百”,意指只掌握了一部分知识或方法,却不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况中去,结果反而失去了更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举一废百”并不是《孟子》原文的直接表述,而是后人根据原意进行的引申和演变。因此,在学术界,有些人认为“举一废百”并非出自《孟子》,而是后世对“举一反三”的误读或变体。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使用场景:
- 教育领域:用来批评学生学习不深入,只记住了表面内容。
- 工作管理:形容管理者只关注某一方面,忽略其他关键环节。
- 日常生活:用于指出他人做事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思维。
2. 注意事项:
- 要注意区分“举一反三”和“举一废百”的区别。“举一反三”是褒义,强调举一知三;“举一废百”则是贬义,强调因小失大。
- 在正式写作中,若引用该成语,最好注明其出处,避免误解。
四、结语
“举一废百”虽非《孟子》原文,但其内涵深刻,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注重全面思考,避免因偏颇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
如需进一步探讨“举一反三”与“举一废百”的区别,可继续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