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字简单介绍】“骇”是一个常见汉字,读音为“hài”,在汉语中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令人震惊、恐惧或惊讶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异常现象或强烈情绪的表达。
该字在古代多用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表达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下面是对“骇”字的简要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介绍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骇 |
拼音 | hài |
结构 | 左右结构(马 + 奂) |
笔画 | 12画 |
部首 | 马部 |
常见含义 | 惊吓、震惊、害怕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如“骇人听闻”、“惊骇”等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二、常用词语及解释
词语 | 解释 |
骇人听闻 | 指事情非常可怕,让人听了感到震惊。 |
惊骇 | 惊慌害怕。 |
骇然 | 惊惧的样子。 |
骇浪 | 指汹涌的波浪,也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 |
骇目 | 看到后感到震惊或不快。 |
三、使用场景
“骇”字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 新闻报道:如“这起事件骇人听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文学作品:如“他看到那幕景象,骇然失色。”
- 成语和俗语:如“骇世惊俗”、“骇然自省”等。
四、书写与读音
- 书写顺序:先写“马”字旁,再写“奂”字。
- 读音注意:声调为第四声,发音清晰有力,带有一种紧张感。
五、总结
“骇”字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其在书面语中的运用却十分广泛,尤其在表达强烈情绪或描写重大事件时,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了解它的含义、用法和书写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汉语表达中的情感色彩与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