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传身授的成语】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用来形容传授知识、技艺或道德的方式。其中,“言传身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常用于表达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教导他人。但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误写成“什么传身授”的形式,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标准的成语用法。
下面我们将对“言传身教”这一成语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一、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言传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释义:指通过语言传授和自身行为示范来教育他人。强调不仅要用言语教导,还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出处:出自《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后世逐渐演化为“言传身教”。
用法:多用于描述教师、家长或领导等在教育、管理中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近义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反义词: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二、表格总结
成语 | 言传身教 |
拼音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释义 | 通过语言传授和自身行为示范来教育他人 |
出处 | 《礼记·学记》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教育、管理中的教学方式 |
近义词 |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
反义词 | 只说不做、言行不一 |
例句 | 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
三、常见误解说明
有些人可能误将“言传身教”写成“什么传身授”,这其实是不符合汉语语法和成语规范的表达方式。正确的成语是“言传身教”,而不是“什么传身授”。如果遇到类似写法,应予以纠正,避免误导他人。
此外,类似的成语还有“耳提面命”、“循循善诱”等,它们都表达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
四、结语
“言传身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语,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实践与言传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言传身教”这一成语,避免出现“什么传身授”这类不规范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