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鳖千里出处于哪里】“跛鳖千里”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常用来比喻即使身体有缺陷或条件不足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它强调的是毅力与坚持的重要性,而非天赋或外在条件。
一、出处来源
“跛鳖千里”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原文如下: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跛鳖千里”这一说法,但其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意思,与“跛鳖千里”所表达的精神高度一致。后世逐渐将“跛鳖千里”作为对这一思想的提炼和总结。
二、成语释义
成语 | 跛鳖千里 |
拼音 | bǒ biē qiān lǐ |
出处 | 《荀子·劝学》(间接) |
含义 | 比喻即使有缺陷或条件不足,只要坚持不懈,也能达成目标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毅力与决心 |
近义词 |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
三、引申意义与现实应用
“跛鳖千里”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因自身的局限而轻言放弃。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生道路上的挑战,只要保持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跛鳖千里”常被用来鼓励那些起步较晚、资源有限但意志坚定的人。它强调的是过程中的积累与坚持,而不是一时的成功与否。
四、结语
“跛鳖千里”虽源于古文,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只属于天赋异禀之人,而是属于那些愿意不断前行、永不言弃的人。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终能抵达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