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月含义】“会挽雕弓如满月”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的一首豪放词。其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意思是:我将拉起雕饰精美的弓,使其张开如满月一般,象征着力量、决心与战斗的准备。
在这句词中,“月”字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与精神追求。
一、
“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月”并非单纯指天上的月亮,而是借用了“满月”的形象来比喻弓弦绷紧、蓄势待发的状态。古人常用“满月”来形容事物达到最饱满、最强盛的阶段,因此在这里,“月”象征着力量的凝聚、意志的坚定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此外,从文化角度看,“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美好、团圆、光明等寓意,而“满月”则更加强调圆满、完整。结合整句词的语境,这里的“月”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的豪情壮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原文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字面意思 | 拉起雕弓,使其如满月般张开 |
“月”的含义 | 1. 形象比喻:弓弦绷紧如满月 2. 象征意义:力量、决心、蓄势待发 3. 文化寓意:圆满、理想、希望 |
作者情感 | 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
修辞手法 | 比喻、象征 |
三、结语
“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月”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承载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通过这一意象,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豪迈气概,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