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流盆地地质构造和储存的地下水类型是什么】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是澳大利亚境内一个重要的地下水资源系统,覆盖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该盆地不仅在地质构造上具有独特的特征,而且其地下水类型也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一、大自流盆地的地质构造
大自流盆地形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时期,主要由沉积岩层构成,包括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其地质构造特点如下:
- 基底构造:盆地基底主要由古老的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这些岩石构成了盆地的底部。
- 沉积岩层:上覆的沉积岩层主要为白垩纪和侏罗纪时期的砂岩和页岩,其中砂岩是主要的含水层。
- 封闭结构:盆地的四周被低洼地形或山脉包围,形成了天然的“水箱”结构,使得地下水能够自然地向盆地中心汇集并形成自流条件。
- 水文地质屏障:页岩和泥岩层作为隔水层,限制了地下水的垂直流动,使其在砂岩层中水平运移。
二、大自流盆地中储存的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来源、补给方式和含水层性质,大自流盆地中的地下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地下水类型 | 特点 | 补给来源 | 含水层 | 水质情况 |
| 自流地下水 | 在压力作用下自然涌出地表 | 降水渗透、河流补给 | 砂岩层 | 较好,部分区域含盐量较高 |
| 非自流地下水 | 需要人工抽取 | 降水渗透、侧向补给 | 砂岩或裂隙岩层 | 可能较差,受污染风险较高 |
| 承压水 | 压力高于静水压力,常位于深层 | 降水渗透、地下径流 | 砂岩层 | 一般较好,但开采需谨慎 |
| 非承压水 | 无明显压力,依赖重力流动 | 降水渗透、地表水入渗 | 浅层砂土或砾石层 | 质量较优,易受污染 |
三、总结
大自流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型自流盆地,其地质构造以沉积岩为主,具备良好的储水能力。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自流地下水、非自流地下水、承压水和非承压水,其中自流地下水是该地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地下水的长期开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自流盆地的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对其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类型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提供对大自流盆地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类型的简明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