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客思侵的南冠指什么】“南冠客思侵”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人赴安西》,原句为:“南冠而囚者,其谁不哀?”后人常引用“南冠”一词,意指被俘之人。在“南冠客思侵”中,“南冠”依旧沿用此典,指代被俘或流亡之人,表达一种忧愁、思乡、无奈的情感。
一、
“南冠”一词源自古代楚国战败被俘之人的形象。据《左传》记载,楚国人钟仪被晋国俘虏,他戴着南方的帽子(即“南冠”),因此被称为“南冠”。后来,“南冠”成为被俘者的代称,也引申为流亡、困顿之人。
在诗句“南冠客思侵”中,“南冠”指的是因战乱、政治等原因被迫流亡或被俘的人。“客思”则指游子的思乡之情,“侵”表示这种情感逐渐深入内心,形成一种无法排解的忧愁与惆怅。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引申义 | 在诗句中的含义 |
南冠 | 楚国战败被俘者所戴的帽子 | 《左传·成公九年》 | 被俘、流亡者 | 指被俘或流亡之人 |
客思 | 游子的思乡之情 | 古诗词常见意象 | 忧愁、思念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侵 | 逐渐进入、影响 | 古文常用动词 | 逐渐加深、侵蚀 | 表示思乡之情深入内心 |
三、结语
“南冠客思侵”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被俘或流亡者的深切同情,以及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一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的意境,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