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有愧原文】一、
“问心有愧”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指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安或后悔,觉得自己对某些人或事负有责任,却未能尽到应有的义务或道义。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内心的自责和悔恨之情。
“问心有愧”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忠臣不避死以苟容,烈士不惧死以求生,故在朝则匡君之过,在野则正己之行。若怀利而忘义,问心有愧。”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对于忠诚与道义的重视,强调了一个人如果违背了良心,就会内心不安。
在现代语境中,“问心有愧”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错误行为或道德缺失时的自我反省。它不仅是一种情绪体验,也是一种道德意识的体现。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问心有愧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拼音 | wèn xīn yǒu kuì |
含义 | 内心感到不安或后悔,认为自己对某些事情负有责任却未能尽责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因自身行为或选择而产生的内疚感 |
近义词 | 心怀愧疚、自责、内疚 |
反义词 | 无愧于心、心安理得 |
使用场景 | 个人反思、文学作品、日常交流中表达道德自省 |
现代意义 | 强调道德责任感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
三、结语
“问心有愧”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更是对人性良知的呼唤。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自省,做到问心无愧,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