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简介资料】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长苏轼并称“二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三苏”中的一员,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共同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苏辙一生仕途坎坷,但文章清峻典雅,尤以散文著称,其思想深受儒家影响,主张仁政与民本。
一、苏辙生平简要总结
苏辙出生于四川眉山,自幼聪慧,受父兄熏陶,勤奋好学。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历任多个官职,包括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谪。晚年退隐,专心著述,直至去世。
苏辙性格沉稳内敛,与兄长苏轼的豪放不羁形成鲜明对比。他虽不如苏轼那样才华横溢,但在文风上更显沉静、理性,尤其擅长议论文和政论文章。
二、苏辙主要成就与特点
项目 | 内容 |
身份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苏洵并称“三苏” |
文学地位 | 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风格清峻典雅 |
著作 | 《栾城集》《应诏集》《颍滨遗老传》等 |
文学风格 | 理性冷静,注重辞章与内容的统一,多写政论与抒情散文 |
政治主张 | 主张仁政,反对激进改革,倾向于保守派 |
与苏轼关系 | 兄弟情深,常有诗文往来,共同参与文学活动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文章温厚,议论精辟”,是宋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
三、苏辙代表作品介绍
1.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篇典型的策论文章,表达对国家治理的见解。
2. 《黄州快哉亭记》:描写自然景色,寄托人生感悟,语言优美。
3. 《寄子瞻》:兄弟间情感真挚,体现深厚手足之情。
4. 《论语拾遗》:对儒家经典的解读,体现其思想深度。
四、苏辙的历史影响
苏辙不仅在文学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也在政治上对北宋后期的政策产生了影响。他的文章风格和治国理念对后世文人具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在强调理性和务实方面,成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典范之一。
尽管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及苏轼,但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仍受到后世高度评价。苏辙的一生,是北宋文人命运的缩影,也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