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

2025-09-26 07:59:22

问题描述: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07:59:22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溺爱”是一个在汉语中常见但内涵丰富的词语,常用于描述父母或长辈对子女过度的关爱。它既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也隐含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溺爱”的含义、用法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演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溺爱”原意是指像被水淹没一样过度的爱,后来引申为对人或事物过于宠爱、放纵的行为。在家庭关系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中,“溺爱”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责任感和抗压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溺爱”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过去,人们更倾向于批评这种行为;而如今,部分人开始认为适度的“溺爱”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关键在于把握分寸。

此外,“溺爱”不仅限于家庭内部,也可以用于其他关系中,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对宠物、物品的过度喜爱。因此,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词语名称 溺爱
拼音 nì ài
基本释义 过度的爱,常指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放纵的行为。
出处 出自古代文献,如《左传》等,原指被水淹没般的情景,后引申为情感上的过度投入。
感情色彩 多为贬义,表示不恰当的爱,但也可能带有中性或正面意义(如强调亲情)。
常见使用场景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社会评论、文学作品等。
近义词 偏爱、宠溺、娇惯、纵容
反义词 严厉、严格、理性、克制
现代演变 从单纯批评转向更复杂的理解,强调“适度”与“边界”。
适用对象 子女、宠物、物品、他人等,视语境而定。
文化背景 受儒家伦理影响,强调“慈父严师”,但现代观念更注重个体发展与心理平衡。

三、结语

“溺爱”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典型词汇,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情感表达与教育方式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溺爱”这一概念,是每个家庭和教育者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通过了解“溺爱”的多维含义与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爱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