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的汉语大词典】“李广难封”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在《汉语大词典》中,“李广难封”被解释为:指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却始终未能封侯,形容有才能而不得志、功高不赏的悲愤之情。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李广 | 西汉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但一生未得封侯。 |
难封 | 指难以被封侯或得不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
李广难封 | 原指李广因种种原因未能封侯,后引申为有才之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叹。 |
二、出处与背景
“李广难封”最早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中记载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曾多次参与对匈奴的战争,战功卓著,但由于性格刚直、治军不严等原因,始终未能获得封侯的机会,最终郁郁而终。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虽不张扬,却为人所敬仰。然而,他的命运却令人唏嘘,因此后人常用“李广难封”来表达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
三、引申意义与文化影响
项目 | 内容 |
文化象征 | “李广难封”成为古代文人抒发怀才不遇情感的重要意象。 |
诗词引用 | 如唐代诗人王维、杜甫等均曾在诗中提及李广,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语境中,“李广难封”常用来比喻有才华却未被重用的人,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历史感。 |
四、相关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李广难封”的关系 |
怀才不遇 | 有才能却得不到施展机会 | 相似,均为对人才遭遇的感慨 |
英雄末路 | 英雄人物最后的落魄 | 相近,都带有悲剧色彩 |
功高不赏 | 功劳很大却未得到应有的奖赏 | 与“李广难封”意思相近 |
五、总结
“李广难封”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命运的描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怀才不遇”主题的深刻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与机遇的关注,也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尊重与思考。在《汉语大词典》中,这一成语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结语:
“李广难封”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更应关注人才的价值与社会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