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弃义的意思是什么】“背信弃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违背承诺、不守信用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背叛他人信任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背信弃义 |
拼音 | bèi xìn qì yì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背信弃义,以失诸侯。” |
含义 | 指违背誓言和道义,不讲信用,做出背叛行为。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背约失信、忘恩负义、寡廉鲜耻 |
反义词 | 信守诺言、诚实守信、重情重义 |
二、详细解析
“背信弃义”由两个部分组成:
- 背信:指违背约定或承诺,不守信用。
- 弃义:指抛弃道义、道德准则,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整体意思就是:在关键时刻不顾道义,违背承诺,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失信行为,比如朋友之间的背叛、商业合作中的违约、国家之间的背信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个人关系 | 朋友借钱不还,还否认承诺,这就是背信弃义的表现。 |
商业合作 | 合作方在合同签订后故意违约,损害对方利益,属于背信弃义。 |
国家外交 | 一个国家在谈判中出尔反尔,破坏信任,也被称为背信弃义。 |
四、总结
“背信弃义”是中文中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强调了诚信与道义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商业活动中,保持信用和道义都是维系关系的基础。一旦出现“背信弃义”的行为,不仅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人做事应以诚为本,避免成为“背信弃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