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什么意思】“火眼金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火一样的眼睛”,比喻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等。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其中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不仅没有被烧死,反而练就了一双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原本是神话故事中的神奇能力,后来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称赞那些善于观察、思维敏捷、能够迅速抓住问题关键的人。
表格说明:
词语 | 火眼金睛 |
拼音 | huǒ yǎn jīn jīng |
出处 | 《西游记》 |
原意 | 孙悟空在八卦炉中炼成的能看穿妖魔的眼睛 |
引申义 | 比喻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使用场景 | 赞扬他人识人、辨事能力强;也可用于自谦或调侃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独具慧眼 |
反义词 | 目光短浅、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火眼金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