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薮而田意思和来源是什么】“焚薮而田”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常用于描述一种短视的、破坏性的行为方式。它不仅在历史上有其特定的背景,也在现代被广泛用来比喻某些不理智的做法。
一、
“焚薮而田”字面意思是“焚烧山林来耕种”,即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甚至牺牲长远发展的资源。这一做法在古代多指农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采取火烧山林的方式清理土地,虽然短期内能获得收益,但长期来看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土地贫瘠、水源枯竭等问题。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后被《吕氏春秋》等文献引用,用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焚薮而田”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过度开发、破坏环境、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焚薮而田 |
字面意思 | 烧毁山林以开垦农田 |
含义 | 比喻为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资源或环境 |
出处 | 《左传》、《吕氏春秋》 |
历史背景 | 古代农民为扩大耕地面积,焚烧山林,虽短期有效,但破坏生态 |
现代用法 | 批评短视行为,如过度开发、破坏环境等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焚薮 + 而田) |
近义词 | 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
反义词 | 养生之道、可持续发展 |
三、结语
“焚薮而田”不仅是对古代农业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警示。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在当今社会,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理解并避免“焚薮而田”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