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愧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愧”字常用于表达内心不安、自责或对他人感到歉意的情绪。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愧”字,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愧”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愧”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内心的羞愧、悔恨或对他人造成的歉意。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责任和情感的重视。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带“愧”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说明。
二、带“愧”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惭愧不已 | 非常后悔、内疚,无法自持 | 现代汉语常用 |
无地自容 | 因羞愧而没有地方可以藏身,形容非常难堪 | 《史记·项羽本纪》 |
自愧不如 | 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表示谦虚或承认差距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负愧于心 | 内心有愧,感到对不起某人 | 古文常见 |
愧疚难安 | 因做错事而内心不安,难以平静 | 现代汉语常用 |
羞愧难当 | 因羞耻或内疚而难以承受 | 现代汉语常用 |
愧不敢当 | 自认不够资格或能力,不敢接受别人的称赞或荣誉 | 现代汉语常用 |
心怀愧疚 | 内心充满愧疚,常因做过错事或伤害他人 | 现代汉语常用 |
怨天尤人 | 抱怨天,责怪别人,常带有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 《论语·宪问》 |
问心无愧 | 自己心里没有愧疚,表示行为端正、问心无愧 | 现代汉语常用 |
三、结语
“愧”字在成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表达了个人的道德反思,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责任。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你更深入地认识“带愧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