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服的解释和意思】“心服口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实、道理或对方的说服力面前,内心真正地认同并接受对方的观点或行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心”与“口”的双重认同,表示一种由衷的佩服和认可。
一、成语解释
- 字面意思:心里佩服,口中也承认。
- 引申含义:指某人对他人或某种情况完全信服,没有异议。
-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事实、证据、逻辑推理或权威人物时,所表现出的真诚服气。
二、成语来源
“心服口服”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虽不能察,然心服其言。”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五体投地 |
反义词 | 不服气、心不服、嘴硬 |
四、用法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用充分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心服口服。 | 表示因事实充分而认同。 |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们都心服口服。 | 表示因逻辑清晰而认同。 |
尽管他一开始不认输,但最后还是心服口服。 | 表示经过说服后终于接受。 |
五、总结
“心服口服”是一种高度的认同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服从,更是发自内心的接受。它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佩、对事实的认可,或是对权威的尊重。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能够很好地传达出一种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效果。
概念 | 内容 |
成语 | 心服口服 |
含义 | 心里佩服,口中也承认 |
来源 | 出自《左传》 |
使用场景 | 表达认同、佩服、接受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
反义词 | 不服气、心不服 |
示例 | “他用事实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心服口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心服口服,往往意味着真正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