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原文】“卧龙凤雏”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源自《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记载。这两个称号分别用来形容两位杰出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他们二人在三国时期被誉为“天下奇才”,对蜀汉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原文出处
“卧龙凤雏”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亮曰:‘君与孔明,可比管仲、乐毅,非庸人也。’”
而“凤雏”则出自《三国志·庞统传》:
>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有令名,遭乱避世,依荆州刘表。表卒,归先主,以为治中从事。……时人称其为‘凤雏’。”
后来,《三国演义》中进一步将“卧龙”与“凤雏”并列,成为对两位谋士的尊称。
二、总结内容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卧龙凤雏 |
来源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
含义 | 指代两位杰出的谋士:诸葛亮(卧龙)与庞统(凤雏) |
卧龙 | 诸葛亮,隐居隆中,后辅佐刘备,被赞誉为“卧龙先生” |
凤雏 | 庞统,才华横溢,被世人称为“凤雏”,意为凤凰之雏,寓意非凡 |
历史地位 | 两人皆为蜀汉的重要谋士,对刘备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起关键作用 |
文化影响 | 成为“人才难得”的象征,常用于比喻杰出的人才 |
三、延伸解读
“卧龙凤雏”不仅代表了两位谋士的智慧与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诸葛亮与庞统虽同为谋士,但风格不同:诸葛亮以稳重著称,庞统则更具创新与胆识。两人虽早逝,但他们的智慧与忠诚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四、结语
“卧龙凤雏”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典故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人才济济的局面,也体现了古人对智慧与忠诚的推崇。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