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头并举是什么词】“齐头并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多个事物或方面同时进行、同步发展的情况。它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语。
一、
“齐头并举”原意是指几个事物从同一高度、同一水平线开始并行推进,比喻各项任务或措施同时进行,不分先后。该词多用于形容工作、政策、发展等方面,强调的是同步性和协调性。
该词属于成语类,常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书面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搭配,避免与“并驾齐驱”等近义词混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齐头并举 |
词性 | 动词/成语 |
拼音 | qí tóu bìng jǔ |
释义 | 几个事物从同一高度、同一水平线开始并行推进;比喻各项任务或措施同时进行,不分先后。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齐头并进,各得其所。” |
近义词 | 并驾齐驱、同步进行、双管齐下 |
反义词 | 各自为政、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
使用场景 | 工作安排、政策实施、事业发展、计划部署等场合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积极,表示协调、有序 |
常见搭配 | 齐头并举发展、齐头并举推进、齐头并举落实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齐头并举”适用于描述多个事项同步推进的情形,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举”,表示两者不偏废、不冲突,共同推动整体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强调的是“同时进行”,而不是“同等重要”。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符合表达需求。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齐头并举”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体现了汉语中对“同步”“协调”等概念的重视。掌握它的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