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是什么意思及用法】“昭然若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非常清楚、明显,就像被揭开一样。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形象性。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昭然若揭 |
| 拼音 | zhāo rán ruò jiē |
| 释义 | 昭然:明显、清晰;若揭:像被揭开一样。形容事情真相大白,非常清楚明白。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此沛公之鹰犬也,其势昭然若揭。’”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事实、真相、意图等非常明确,不容置疑。 |
二、用法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的行为早已昭然若揭,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 表示某人的行为已经很明显,大家都清楚。 |
| 这个阴谋最终被揭露,真相昭然若揭。 | 强调真相被公开后,变得非常清楚。 |
| 他想掩盖的事实,终究是昭然若揭的。 | 表达即使试图隐藏,真相仍会被发现。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
| 反义词 | 藏头露尾、含糊其辞、隐晦难懂 |
四、使用注意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事实、真相、动机等,不宜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性格。
2. 语气色彩:偏中性或略带贬义,常用于批评或揭露问题。
3. 搭配习惯:常用“真相、意图、行为、阴谋”等作为主语。
五、总结
“昭然若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非常清晰、明显。它在表达上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在揭露问题、批评错误时使用较多。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