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动若脱什么】“动若脱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动作非常迅速、敏捷。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军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虽然原意并非直接描述“脱兔”,但后人根据“脱兔”的敏捷特性,引申出“动若脱兔”来形容行动迅速。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动若脱兔 | 
| 拼音 | dòng ruò tuō tù | 
| 出处 | 原文出自《孙子·军争》,后人引申使用 | 
| 释义 | 形容动作迅速、敏捷,像兔子一样灵活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或动物的动作快、反应灵敏 | 
| 近义词 | 敏捷如风、迅雷不及掩耳、行云流水 | 
| 反义词 | 慢条斯理、迟钝缓慢、步履蹒跚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动若脱兔”中的“脱兔”指的是逃跑的兔子,因其速度快、反应灵敏而常被用来比喻敏捷的动作。在古代军事中,“脱兔”也象征着敌军的快速撤退或进攻,因此“动若脱兔”不仅用于形容人的动作,也常用于战争或竞技场景中。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脱离了军事背景,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在体育、表演、写作等领域中频繁出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体育比赛 | 篮球比赛中,他突破防守的动作动若脱兔,轻松得分。 | 
| 舞蹈表演 | 舞者转身时动若脱兔,动作干净利落。 | 
| 写作描写 | 他听到消息后动若脱兔,立刻冲向办公室。 | 
| 日常生活 | 那只小猫动若脱兔,眨眼间就跳上了书架。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人或动物的动作,不适用于静态事物。
2. 语气色彩:偏褒义,强调敏捷、迅速,带有赞赏意味。
3. 搭配习惯:通常与“动作”、“身手”、“反应”等词搭配使用。
五、总结
“动若脱兔”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它不仅展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智慧。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