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是啥意思】“义不容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强调的是在面对某种道义或责任时,不能推辞、不能逃避,必须勇敢承担。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常见于文章、演讲、新闻报道等场合。
一、
“义不容辞”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义不容辞,忠不避难。”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忠诚的人不应回避困难。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正义、责任或使命时,必须挺身而出,不能推脱。
该成语强调的是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担当,通常用于褒义语境中,表示对某件事的坚定态度和积极行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义不容辞 |
拼音 | yì bù róng c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形容必须承担责任或履行义务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责任感和使命感 |
近义词 | 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责不可辞 |
反义词 | 推三阻四、推卸责任、避重就轻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义 + 不容辞) |
常见搭配 | 义不容辞的责任、义不容辞的使命、义不容辞地行动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工作场合:领导布置任务时,可以说“这份工作我义不容辞”。
- 社会公益:在灾难面前,志愿者常说“守护家园,义不容辞”。
- 家庭责任:作为子女,照顾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四、结语
“义不容辞”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责任与道义时,要勇于担当,不退缩、不逃避。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拥有这种精神,都能让人更加坚定、有力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