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是什么意思】“颈联”是古诗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尤其在近体诗(如律诗和绝句)中经常出现。它指的是诗中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中间两联之一。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颈联”的含义,本文将从定义、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说明。
一、
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五言或七言律诗中,通常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颈联”位于第二联的位置,是全诗中最为讲究对仗与意境表达的部分。
1. 定义:
“颈联”是指律诗中第二联,即紧接首联之后的第二组诗句,一般由两句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呼应。
2. 特点:
- 对仗工整: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对称。
- 平仄协调:符合格律要求。
- 内容相关:与首联和尾联形成逻辑连贯。
3. 作用:
- 承上启下:承接首联的内容,引出尾联的总结或升华。
- 展现诗意: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思想。
- 增强节奏感: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美感。
4. 举例说明:
以杜甫《登高》为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颈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景时的苍凉与孤独。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颈联”是律诗中的第二联,位于首联之后,尾联之前。 |
位置 | 第二联,通常为两句,紧接首联。 |
对仗要求 | 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对称,讲究工整。 |
平仄要求 | 符合律诗的平仄规则,避免失对或失粘。 |
作用 | 承上启下,展现诗意,增强节奏感与艺术性。 |
常见例子 |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与其他联的关系 | 与首联相承,与尾联相转,构成全诗结构。 |
三、结语
“颈联”作为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更是诗人情感表达的关键环节。了解其定义、特点与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美与深意。在实际写作中,掌握颈联的对仗技巧,也能提升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