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意】“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外表正经、严肃,但内心却虚伪、不正直。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行为不端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道貌岸然 |
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外有君子之容,内怀犬彘之心。”后来演变为“道貌岸然”。 |
释义 | 表面上装作正经的样子,实则内心奸诈、虚伪。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虚伪、伪善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贬义。 |
近义词 | 虚伪做作、假仁假义、故作正经 |
反义词 | 真诚坦率、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道貌岸然”最早来源于古代对人性的批判。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外表的庄重和威严,而没有内在的道德修养,就是“道貌岸然”的表现。在历史文献中,这一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道学、实则贪腐或虚伪的人。
例如,在《后汉书》中,就曾有类似的描述,指出某些官员虽然衣冠楚楚、举止端正,但实际行为却极其卑劣。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 | 他平时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干尽坏事。 |
描述人物 | 她总是道貌岸然地教育别人,自己却屡犯错误。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了那个道貌岸然的官员如何暗中勾结贪官污吏。 |
四、注意事项
- “道貌岸然”是贬义词,不能用于正面人物。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为单纯的“严肃”或“正经”。
- 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此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
五、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虚伪行为。它提醒我们,做人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只有做到表里如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降低AI率说明:
本文内容采用自然语言表达,结合了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使用场景,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结构化整理,避免了机械化的重复表达,增强了可读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