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简介】王昌龄(约698年-约756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诗三杰”。他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写七言绝句,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情怀的作品最为著名。他的诗歌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
王昌龄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王昌龄 |
字 | 少伯 |
出生年份 | 约698年 |
去世年份 | 约756年 |
籍贯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或太原(今山西太原) |
朝代 | 唐代 |
身份 | 诗人、官员 |
代表诗体 | 七言绝句 |
风格 | 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代表作品 |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 |
地位 |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诗家夫子”、“七绝圣手” |
代表作品简介:
-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边塞战争,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借景抒情,表达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友人的深情。
-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后世评价:
王昌龄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风简洁明快,语言凝练,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沉的情感。虽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其文学成就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天,他的作品仍被广泛传诵,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