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鹤原文意思】“不舞之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原意是指一只不会跳舞的鹤,比喻人虽有才华,但缺乏表现力或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后来引申为一种含蓄、内敛的性格,也用来形容人虽然有才能,但不张扬。
一、
“不舞之鹤”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容止》中,讲述的是魏晋时期名士嵇康的故事。据传,嵇康才高八斗,风度翩翩,但他不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也不喜欢迎合世俗。因此,有人称他为“不舞之鹤”,意指他虽有非凡之才,却不愿随俗而舞,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清高的风骨。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却不爱表现、性格内敛的人。它既带有褒义,也隐含着一种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意味。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舞之鹤 |
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 |
原意 | 比喻人虽有才华,但不善于表现或不愿在公众场合显露 |
引申义 | 形容人性格内敛、不张扬,有才而不显 |
使用场景 | 描述有才之人不事张扬、保持低调 |
褒贬色彩 | 含褒义,但也带有一丝孤傲或不合群之意 |
典型人物 | 嵇康(历史人物)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有才华但不善交际或不愿出风头的人 |
三、结语
“不舞之鹤”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一种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价值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独立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