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一个简单的二重极限】在数学分析中,二重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函数在二维平面上某一点附近的行为。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计算一个简单的二重极限,并总结其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问题陈述
考虑函数:
$$
f(x, y) = \frac{x^2 + y^2}{x + y}
$$
求当 $(x, y) \to (0, 0)$ 时的二重极限。
二、解题思路
1. 观察函数形式:
函数 $ f(x, y) $ 是一个有理函数,分子为 $ x^2 + y^2 $,分母为 $ x + y $。当 $ x + y \to 0 $ 时,分母趋于零,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极限是否存在。
2. 尝试直接代入:
当 $ x = 0 $, $ y = 0 $ 时,分母为零,说明函数在该点无定义,需进一步分析极限。
3. 路径法:
选择不同的路径趋近于原点,观察极限是否一致。若不同路径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则极限不存在。
4. 极坐标转换(可选):
将直角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简化表达式,便于分析极限。
三、具体计算过程
方法一:路径法
- 路径1:沿 $ y = 0 $ 趋近于 (0, 0)
则 $ f(x, 0) = \frac{x^2}{x} = x $,当 $ x \to 0 $ 时,极限为 0。
- 路径2:沿 $ x = 0 $ 趋近于 (0, 0)
则 $ f(0, y) = \frac{y^2}{y} = y $,当 $ y \to 0 $ 时,极限也为 0。
- 路径3:沿 $ y = x $ 趋近于 (0, 0)
则 $ f(x, x) = \frac{x^2 + x^2}{x + x} = \frac{2x^2}{2x} = x $,当 $ x \to 0 $ 时,极限为 0。
- 路径4:沿 $ y = kx $(任意常数k)
则 $ f(x, kx) = \frac{x^2 + k^2x^2}{x + kx} = \frac{(1 + k^2)x^2}{(1 + k)x} = \frac{(1 + k^2)}{1 + k} x $,当 $ x \to 0 $ 时,极限仍为 0。
从以上路径来看,所有路径都得到相同的极限值 0,初步判断极限可能存在。
方法二:极坐标法
令 $ x = r\cos\theta $, $ y = r\sin\theta $,则:
$$
f(r, \theta) = \frac{r^2(\cos^2\theta + \sin^2\theta)}{r(\cos\theta + \sin\theta)} = \frac{r^2}{r(\cos\theta + \sin\theta)} = \frac{r}{\cos\theta + \sin\theta}
$$
当 $ r \to 0 $ 时,只要 $ \cos\theta + \sin\theta \neq 0 $,极限为 0。但如果 $ \cos\theta + \sin\theta = 0 $,即 $ \theta = \frac{3\pi}{4} $ 或 $ \frac{7\pi}{4} $,此时分母为零,函数无定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方向上,$ (x, y) $ 并不会真正趋近于原点,因为函数在这些方向上是未定义的。
综上,对于大多数路径,极限存在且为 0。
四、结论与总结
| 步骤 | 内容 |
| 1. 观察函数形式 | 分子为 $ x^2 + y^2 $,分母为 $ x + y $ |
| 2. 直接代入 | 在原点处函数无定义 |
| 3. 路径法分析 | 沿不同路径趋近于原点,结果均为 0 |
| 4. 极坐标转换 | 表达式简化后极限仍为 0 |
| 5. 结论 | 二重极限存在,值为 0 |
五、注意事项
- 二重极限的存在性要求所有路径趋近于该点时,函数值趋于同一极限。
- 若沿不同路径得到不同结果,则极限不存在。
- 极坐标法有助于统一处理多个方向的趋近情况,但需注意特殊方向可能导致分母为零的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该函数在原点处的二重极限为 0。这一过程展示了如何系统地分析和验证二重极限的存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