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栉进士的意思】“不栉进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但生活作风较为放荡、不拘小节的文人。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人行为的某种评判标准。
一、成语解释
不栉进士:
原意是指“不梳头的进士”,即没有按照传统礼节整理仪容的进士。后来引申为指那些才华出众但行为不检点、作风随意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在私生活上比较自由、不守规矩的人。
二、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固的《幽闲鼓吹》中,记载了一位名叫赵昌的进士,他虽然才学出众,但生活作风不检点,常常出入青楼,因此被人称为“不栉进士”。
三、使用场景
“不栉进士”多用于文学评论或历史人物评价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批评那些有才无德、行为不端的文人。有时也用于自嘲,表示自己虽有才华但不拘小节。
四、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用法 | 褒贬色彩 |
不栉进士 | 才华出众但作风不检点的文人 | 文学/历史评价 | 贬义 |
才子佳人 | 才华横溢的男子与美貌女子 | 文学/爱情故事 | 中性 |
儒雅风流 | 才学与风度兼备的文人 | 赞美 | 褒义 |
纸醉金迷 | 生活奢靡、享乐至极 | 社会现象描述 | 贬义 |
五、总结
“不栉进士”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道德与才学并重的价值观。在现代使用中,这一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文学分析或历史人物评价,带有明显的批判意味。
通过了解“不栉进士”的含义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复杂形象,以及传统文化中对“才”与“德”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