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喙如一出处于哪里】“百喙如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众人说法一致、众口一词。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是“百口如一”或“百舌如一”。那么,“百喙如一”究竟出自何处呢?本文将从来源、释义和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出处
“百喙如一”这一成语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典籍《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百喙如一,万口同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有上百张嘴,但大家的说法却完全一致,形容众人意见统一、言辞一致。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强调群体中的一致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百喙如一”在古籍中有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是“众口一词”或“异口同声”,而“百喙如一”相对较少使用。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百喙 | 指很多张嘴,比喻众多的人或声音 |
如一 | 相同、一致 |
整体意思 | 形容很多人说话都一样,意见高度一致 |
三、用法与例句
“百喙如一”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描述社会现象、舆论倾向时较为常见。例如:
- 例句1:关于此事,社会各界百喙如一,一致表示支持。
- 例句2:他的话虽然不多,但百喙如一地表达了团队的决心。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百喙如一”的区别 |
众口铄金 | 多人言论可以动摇事实 | 强调舆论的力量,而非一致性 |
异口同声 | 不同的人同时说出相同的话 | 更强调时间上的同步性 |
万众一心 | 大家团结一致 | 强调行动上的统一,非言语一致 |
五、总结
“百喙如一”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为“百张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众人意见一致。虽然该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较强的表达力。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喙如一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众人说法一致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舆论或集体意见 |
近义词 | 众口一词、异口同声 |
反义词 | 言论不一、各执一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百喙如一”虽不常见,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