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满座的名词解释】“高朋满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宾客众多、场面热闹的情景。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待客热情、宾客尊贵、场面隆重的氛围。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高朋满座 |
拼音 | gāo péng mǎn zuò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明公虽与袁绍有旧,然今为君臣,不得复为兄弟也。若使天下无复有高朋满座者,岂不悲哉!”(注:此为后世引用,原出处略有不同) |
释义 | 指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座位,形容宾客众多、场面热烈、主人待客有礼。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宴会、聚会、庆典等场合,表示场面热闹、宾客尊贵。 |
近义词 | 宾至如归、嘉宾云集、门庭若市 |
反义词 | 门可罗雀、冷清寂寞、人迹罕至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婚礼现场:
“婚礼当天,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可谓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2. 学术会议:
“此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
3. 企业庆典:
“公司周年庆时,各界来宾齐聚一堂,高朋满座,共襄盛举。”
三、文化内涵
“高朋满座”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成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仪、尊重和社交的重视。在古代,能够“高朋满座”,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人缘和影响力。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对聚会氛围的赞美,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四、总结
“高朋满座”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宾客众多、场面热闹的情景。它不仅适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日常表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文学性。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及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交流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