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有什么成语】在汉语中,“救”字常用于表达救助、拯救、挽救等含义。与“救”相关的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对互助、仁爱和责任感的重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救”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总结。
一、常见含“救”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或用法 |
救死扶伤 | 指抢救生命,帮助受伤的人,常用于形容医生的职业精神 | 《后汉书》 |
救亡图存 | 指挽救国家危亡,谋求生存和发展 | 近代历史背景 |
救急扶危 | 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有困难的人 | 常用于描述善行 |
救火投薪 | 比喻解决当前问题时,反而加重问题 | 《左传》 |
救世济民 | 指拯救天下百姓,体现仁政思想 | 古代文人常用 |
救过不暇 | 指忙于应付已经发生的错误或危机 | 表示手忙脚乱 |
救困扶危 | 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 强调助人为乐 |
救灾恤邻 | 在灾害发生时帮助邻里 | 体现邻里互助精神 |
救患释疑 | 解决疑难,消除祸患 | 多用于政治或治理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指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比建造七层佛塔还要功德无量 | 民间俗语 |
二、总结
“救”字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社会的集体价值观。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无论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还是“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都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责任、仁爱与担当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