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这个字怎么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汉字,尤其是在阅读古文或书法作品时,这些字往往让人感到困惑。其中,“兀”就是一个常被误读的字。本文将对“兀”字进行详细解析,包括它的读音、含义以及用法,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主要有两种读音:“wù”和“wū”,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在口语中,“兀”常用于形容高耸、突兀的状态;而在书面语中,它也有特定的用法,如“兀立”、“兀自”等。了解“兀”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其意义。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读音 | 拼音 | 含义 | 例句 | 备注 |
兀 | wù | wu4 | 高耸的样子;突然 | 兀立山巅 | 常用于描写山势或人站立的姿态 |
兀 | wū | wu1 | 古同“乌”,表示黑色 | 兀然黑影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或方言 |
三、详细解释
1. 读音为 wù(第四声)
- 含义:表示高而突出的样子,也可以表示突然、猛然。
- 常见词语:
- 兀立:高高地站立,如“孤峰兀立”。
- 兀自:独自、自己,如“兀自思索”。
- 兀然:突然、猛然,如“兀然回首”。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描写自然景观,具有较强的意境感。
2. 读音为 wū(第一声)
- 含义:古同“乌”,意为黑色,也可作语气词,表示惊讶或疑问。
- 常见词语:
- 兀乌:即“乌鸦”,古代常用“兀乌”指代乌鸦。
- 兀然:有时也作“兀然”读作“wū rán”,表示突然、出乎意料。
- 使用场景:多见于古文、诗词或方言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四、注意事项
- 在现代汉语中,“兀”最常用的读音是 wù,尤其在描述物体或人的姿态时。
- “兀”作为“乌”的异体字,在古文中偶尔出现,但现代人较少使用。
- 若在阅读古籍或书法作品中遇到“兀”字,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和读音。
五、结语
“兀”虽然不是一个高频字,但在文学和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掌握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对“兀”字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