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滴漏声断了,人群渐渐安静下来。谁能看见那个幽居的人独自徘徊?就像那缥缈的孤鸿之影。
突然惊起又回头张望,心中有着难以言表的怨恨,却无人理解。它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停留,宁愿在这寂寞的沙洲中忍受寒冷。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下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用“幽人”自喻,以“孤鸿”的形象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状态。后半部分则更深入地刻画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即使面临诸多困难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展现了苏轼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这首词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既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状态,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