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录是什么意思】“牛录”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主要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它源于满语,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在清朝时期,“牛录”不仅是军事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承担着行政和户籍管理的功能。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牛录”的含义和作用,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表格说明:
一、
“牛录”(Nio-lu)是满语中对“村落”或“小队”的称呼,在清朝八旗制度中被用作基本的军事和行政单位。每个牛录通常由几十到上百户人家组成,设有牛录章京(即首领),负责管理本牛录的事务。
牛录不仅是军事编制单位,还承担着征税、征兵、户籍登记等职能。随着清朝的发展,牛录逐渐成为八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二、表格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牛录 |
| 满语原意 | 村落 / 小队 |
| 所属制度 | 清代八旗制度 |
| 基本功能 | 军事编制、行政管理、户籍登记 |
| 组成单位 | 通常由几十至上百户组成 |
| 领导者 | 牛录章京(首领) |
| 地理分布 |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
| 历史意义 | 是清朝八旗制度的基础单位,对清代政治、军事有重要影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牛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单位,更是清代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牛录”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满族文化和清朝的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