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之所顺至之是什么意思】“以天下之所顺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其中“以天下之所顺至之”是对其文意的提炼和总结,意思是:凭借天下人所拥护的力量,最终达到胜利或成功。
这句话强调的是“道义”与“民心”的重要性。只有顺应民心、合乎天理的人或政权,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实现国家的稳定和事业的成功。
2、原创内容( + 表格)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以天下之所顺至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它不仅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也反映了对人心向背的深刻认识。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只有顺应天下人心,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一、含义解析
- “以”:表示凭借、依靠。
- “天下之所顺”:指天下人的支持和拥护,即民心所向。
- “至之”:到达、实现、成功。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依靠天下人心所向的力量,最终能够实现目标或取得成功。
二、出处背景
这句话源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在这里强调了“仁政”与“民心”的关系。如果一个君主施行仁政,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而拥有强大的力量;反之,若失去民心,则会众叛亲离,难以维持统治。
三、现实意义
- 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民意。
- 在个人修养上,强调“德行”与“道德感召力”。
- 在组织管理中,强调团队凝聚力与集体意志的重要性。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 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含义 | 依靠天下人心所向的力量,最终实现目标 |
| 核心思想 | 民心向背决定成败,顺应天意方能成功 |
| 现实意义 | 政治、个人修养、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
| 对应成语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哲学基础 | 儒家“仁政”思想 |
结语:
“以天下之所顺至之”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治理、企业管理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人心,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人民意愿,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