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全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句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也寄托了他对收复中原、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以下是对该诗句及其全诗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歌背景简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所作,当时他任江西提点刑狱,途经造口时,看到江水东流,遥想当年金兵南侵、北宋沦陷的情景,心中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词。这首词以江山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二、全诗原文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三、诗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西北望长安 |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中原王朝的正统与兴盛。辛弃疾在此借“长安”表达对故国的向往与思念。 | 
| 可怜无数山 | 山峦重重,阻挡视线,也象征着现实的阻碍与困难,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 
| 青山遮不住 | 山虽高,却挡不住江水东流,暗喻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也暗示作者坚信抗金事业终将成功。 | 
| 毕竟东流去 | 江水东流不息,象征时间与历史的前进,也表达出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 
| 江晚正愁余 | 夕阳西下,江面苍茫,更添愁绪,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忧思。 | 
| 山深闻鹧鸪 | 鹧鸪叫声凄切,常用来表达离别与哀怨,进一步渲染了整首词的悲凉氛围。 | 
四、主题思想总结
- 爱国情怀: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北方失地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历史感慨:通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希望。
- 情感复杂: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还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名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 作者 | 辛弃疾 | 
| 创作时间 |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 | 
| 主题 | 爱国情怀、历史感慨、人生忧思 | 
| 名句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 意象 | 长安、青山、江水、鹧鸪 | 
| 情感基调 | 悲凉中带有希望,忧思中蕴含坚定 | 
六、结语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志士仁人的共同心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信念,坚定前行。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