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古诗注解】《襄邑道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表达。
一、诗歌原文:
> 襄邑道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草木无情亦自红。
> 野水无声随岸转,
> 残阳如血映山峰。
二、
这首诗通过描绘襄邑(今河南睢县)道路上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点明了季节的独特性,“草木无情亦自红”则表现了自然界的恒常与生命的顽强。“野水无声随岸转”描绘了水流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残阳如血映山峰”则渲染出黄昏时分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注解表格:
| 句子 | 注解 | 释义 |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风光”指自然景色;“四时”即四季;“不与……同”表示与众不同 | 这里的风景与四季的常规景象不同,暗示季节的特殊性 |
| 草木无情亦自红 | “草木”指植物;“无情”指没有感情;“自红”意为自然地变红 | 即使草木没有感情,也依旧呈现出红色,表现出自然的恒常与生命力 |
| 野水无声随岸转 | “野水”指野外的河流;“无声”形容水流平静;“随岸转”指随着河岸的弯曲流动 | 描绘了河水静静地随地形流淌,体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 残阳如血映山峰 | “残阳”指傍晚的太阳;“如血”形容颜色鲜红;“映山峰”指阳光照射在山峰上 | 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山景,色彩浓烈,意境壮美 |
四、艺术特色总结:
- 意象鲜明:诗中“残阳如血”、“野水无声”等意象极具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情感含蓄:虽未直接抒发情感,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语言简练:全诗四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五、结语:
《襄邑道中》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其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