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原文及翻译】《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寓言性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因“促织”(即蟋蟀)引发的悲剧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生活的艰难与统治者的苛政。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寓意深刻。
一、
《促织》讲述了一个普通百姓因被迫缴纳蟋蟀而陷入困境,最终导致家庭破碎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成名,因官府强征蟋蟀,四处寻找,历经艰辛,最终在一只奇虫的帮助下,得以保全性命,但代价却是家庭的破裂和精神的痛苦。作者借此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人民的苦难。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成名,字子安,顺治间诸生也。 | 成名,字子安,是顺治年间的一个秀才。 |
家贫,嗜赌,不事产业。 | 他家里贫穷,喜欢赌博,不经营产业。 |
长者以为其不肖,遂不与之田产。 | 年长的人认为他不成器,于是不再给他田地和财产。 |
一日,有老妪来,称能相促织。 |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来,说自己会看蟋蟀。 |
成名问其所长,曰:“能辨其鸣声。” | 成名问她的特长,她说:“能辨别蟋蟀的叫声。” |
成名大喜,遂延之入室。 | 成名非常高兴,就请她进屋。 |
老妪取一小虫,置于案上,谓曰:“此真促织也。” | 老妇人拿出一只小虫放在桌上,说:“这是真正的蟋蟀。” |
成名视之,果如其言。 | 成名看了之后,果然如此。 |
于是以千金买之,遂得大利。 | 于是用一千两银子买了它,从此获得很大利益。 |
然后,成名乃以其所得,购田宅,养妻子。 | 之后,成名用所得的钱购买田地房屋,供养妻儿。 |
未几,县令闻其事,欲以重金购之。 | 不久,县令听说了这件事,想用重金购买这只蟋蟀。 |
成名辞曰:“此物非凡品,不可轻售。” | 成名推辞说:“这东西不是普通的东西,不能轻易出售。” |
县令怒,遂责之曰:“汝欺吾乎?” | 县令生气地说:“你是在欺骗我吗?” |
成名惧,遂献之。 | 成名害怕,于是把蟋蟀献给了县令。 |
县令大悦,赏之以金。 | 县令非常高兴,赏了他一些钱。 |
然后,成名遂家道中落,妻子离散。 | 但后来,成名家道中落,妻子也离开了。 |
盖其心为利所蔽,终不得善终。 | 原来是因为他被利益蒙蔽,最终没有好下场。 |
三、结语
《促织》虽是一则寓言故事,却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以及官吏贪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蒲松龄借“促织”这一微小事物,表达了对人性、道德与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反思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