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率怎么算总完成率怎么算】在日常的绩效管理、销售考核、项目执行等工作中,常常会用到“达成率”和“总完成率”这两个指标。它们是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管理者清晰地了解任务的完成进度和效率。
以下是对“达成率”与“总完成率”的详细说明,并附有表格对比,便于理解与应用。
一、什么是达成率?
达成率是指实际完成量与计划目标之间的比例,用来衡量某一具体任务或指标的完成程度。它通常用于评估个人、团队或部门的工作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计算公式:
> 达成率 = 实际完成数 ÷ 计划目标数 × 100%
例如:某销售员本月的销售目标是10万元,实际完成了8万元,则达成率为:
8 ÷ 10 × 100% = 80%
二、什么是总完成率?
总完成率则是指多个任务或指标的整体完成情况,常用于综合评估一个团队、项目或时间段内的整体表现。它不仅关注单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考虑了所有任务的总体完成度。
计算方式有两种:
1. 加权平均法:根据各项任务的重要性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再计算加权平均达成率。
2. 简单平均法:将各任务的达成率相加后除以任务数量,得到平均完成率。
计算公式(简单平均):
> 总完成率 = (任务1达成率 + 任务2达成率 + … + 任务n达成率) ÷ 任务数量 × 100%
例如:某团队有3项任务,达成率分别为80%、90%、70%,则总完成率为:
(80% + 90% + 70%) ÷ 3 = 80%
三、达成率与总完成率的区别
项目 | 达成率 | 总完成率 |
定义 | 单项任务的完成比例 | 多项任务的综合完成比例 |
用途 | 评估单一目标完成情况 | 评估整体任务完成情况 |
计算方法 | 实际完成 ÷ 目标 × 100% | 各任务达成率的平均或加权 |
应用场景 | 销售、生产、KPI考核等 | 团队绩效、项目评估等 |
四、使用建议
-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结合达成率与总完成率,避免只看单项而忽略整体。
- 若任务重要性不一,建议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总完成率,更贴近实际情况。
- 达成率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控制在80%-120%之间为宜,反映真实工作状态。
通过合理计算和分析达成率与总完成率,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工作改进,提升整体执行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