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海晏名词解释】“河清海晏”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国家太平、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该词常用于赞美盛世或理想的社会状态,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积极向上的寓意。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河清海晏 |
拼音 | hé qīng hǎi yàn |
字面意思 | “河”指黄河,“清”指清澈;“海”指大海,“晏”指平静。合起来意为“黄河水清,大海平静”,象征天下太平。 |
引申义 | 形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是理想的治世状态。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河清海晏,天之明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历史、政论等文体中较为常见。 |
二、词语背景与文化内涵
“河清海晏”最早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象征意义的延伸。古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其水清则代表国运昌盛;而大海的平静则象征国家稳定、无战乱。因此,这一成语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在历史文献中,“河清海晏”常被用来描绘盛世景象,如唐宋时期的繁荣时期,人们常用此词来表达对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的期望。
三、使用示例
- 例句1:国家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了河清海晏。
- 例句2:古人常以“河清海晏”来形容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例句3:在动荡年代,人们渴望河清海晏的生活。
四、总结
“河清海晏”作为传统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稳定、繁荣的向往,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精神符号之一。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可以用来表达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与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