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超然台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他在黄州任职期间修建“超然台”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一、
《超然台记》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他因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修建了“超然台”,并以此为题写下此文。文章不仅记录了建台的过程,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命运的思考与超脱之情。
文中“超然”二字,意指超越世俗烦恼、心境淡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苏轼通过这篇记文,传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豁达,展现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既至之日,即治东园,以为休憩之所。 |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刚到任那天,就着手整治东园,作为休息的地方。 |
其后数月,雨潦既霁,草木繁茂,遂以“超然”名之。 | 几个月后,雨停天晴,草木繁盛,于是用“超然”给它命名。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我曾探求古代仁人的心理,或许与上述两种人不同,为什么呢?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因外物而高兴,也不因自己而悲伤。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边远地区就担忧君主。 |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 进也忧,退也忧。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那一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
三、文章特色
- 语言简练:全文语言平实,却又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散文的典型风格。
- 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思想深刻: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精神境界。
四、结语
《超然台记》不仅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写照,更是他人生哲学的重要体现。文章虽短,却蕴含深意,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启发价值。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文学才华,更能体会到他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