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石钟山记翻译

2025-08-13 23:36:35

问题描述:

石钟山记翻译,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23:36:35

石钟山记翻译】《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通过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考察,表达了作者不盲从古人、注重实地考察的治学态度。以下是对《石钟山记》的全文翻译与。

一、原文翻译(节选)

原文:

“《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余曰:‘是天籁也,非人声也。’”

翻译: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乘船前往临汝,大儿子苏迈即将前往饶州德兴县担任县尉,我送他到湖口,于是有机会看到被称为“石钟山”的地方。寺庙里的和尚让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选几块敲打,发出“硿硿”的声音。我说:“这是天然的声音,不是人的声音。”

二、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
体裁 游记散文
主题 探索石钟山得名原因,强调实践与思考的重要性
背景 元丰七年,作者送儿子赴任途中,游览石钟山
意义 批判迷信古书,主张亲身体验和科学考察
结构 以游历为线索,穿插历史考证与个人感悟
语言风格 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三、文章核心思想

苏轼在文中通过亲自考察石钟山的声响来源,否定了前人关于“石钟”得名的多种说法,指出应以实际观察为基础,而非盲目相信古籍记载。他强调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一观点,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学习建议

1.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了解宋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态度。

2. 注意对比古今观点:体会苏轼与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3. 积累文言词汇:如“硿硿”、“噌吰”等形容词,有助于理解文章意境。

通过这篇《石钟山记》,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苏轼优美的文笔,更能感受到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