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困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困”字常用来表示受限制、难以行动或处于困境的状态。许多成语中都包含“困”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状态的观察与总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困”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常见带“困”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困兽犹斗 | 比喻在绝境中的动物仍会拼命挣扎。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困而不学 | 指遇到困难却不学习,不求进步。 | 《论语·季氏》 |
困心衡虑 | 心思困苦,思考周密。 | 《孟子·告子下》 |
困顿不堪 | 形容非常疲惫、无法支撑的状态。 | 现代常用语 |
困守孤城 | 指被围困在一座孤立的城市中。 | 常用于历史或战争题材 |
困知勉行 | 在困境中知道努力前行。 | 《礼记·大学》 |
困饿交加 | 饥饿和疲惫同时袭来。 | 现代常用语 |
困于心,衡于虑 | 心中有所困扰,思虑重重。 | 《孟子·告子下》 |
困兽之斗 | 与“困兽犹斗”意思相近。 | 古典文学 |
困而不解 | 遇到困难却无法解决。 | 现代常用语 |
二、总结
“带困”的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逆境中的状态或行为,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描写,也有对人心理状态的刻画。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感。
如果你正在学习中文成语,或者希望在写作中加入更具表现力的词汇,掌握这些“带困”的成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