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的意思是什么?】“诚惶诚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极度的紧张、害怕或不安的情绪。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虽然有时带有自谦的意味,但在古代多用于臣子面对君主时的恭敬与敬畏之情。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诚 | 确实、实在 |
| 惶 | 惊慌、不安 |
| 恐 | 害怕、畏惧 |
| 诚惶诚恐 | 表示内心非常惊慌、害怕,形容对某事感到极度不安或敬畏 |
二、出处与用法
| 内容 | 说明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杜诗传》:“诚惶诚恐,顿首死罪。”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权威、长辈或重大事件的敬畏和不安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自谦,如“我对这份工作诚惶诚恐,生怕做不好”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忐忑不安、心惊胆战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对上级或长辈 | “收到领导的批评,我诚惶诚恐,立刻改正。” |
| 自我评价 | “这份荣誉让我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懈怠。” |
| 公文写作 | “对此项政策,我们诚惶诚恐,认真执行。” |
五、总结
“诚惶诚恐”是一个表达高度紧张与敬畏情绪的成语,源于古代对权力和地位的尊重。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用于个人表达内心的不安或谦逊。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诚惶诚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言的文化深度与情感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