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的含义】“卑躬屈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态度极度谦卑、恭敬,甚至有些过分的顺从和讨好。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行为并非出于真诚的尊重,而是出于恐惧、利益或权势的压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卑躬 | 身体低伏,表示谦卑、恭敬 |
屈膝 | 膝盖弯曲,象征臣服、顺从 |
整体含义 | 形容人对他人极度谦卑、顺从,甚至失去自尊的行为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奴颜婢膝、毫无骨气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评那些为了利益或权力而一味讨好他人、丧失自我尊严的行为。
- 例句1:他为了升官,竟对上司卑躬屈膝,令人不齿。
- 例句2:在强权面前,有些人选择卑躬屈膝,放弃原则。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奴颜婢膝、低声下气、俯首帖耳 |
反义词 | 高傲自大、刚正不阿、挺直腰杆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批评他人 | 用于指责某人过于顺从、没有立场 |
文学描写 | 常用于小说、历史剧等作品中刻画人物性格 |
日常交流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五、总结
“卑躬屈膝”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格尊严的考验。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谦逊是美德,但过度的顺从则可能失去自我价值。因此,在面对权威或压力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尊严,才是值得推崇的态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卑躬屈膝”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反思。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