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自责是什么意思】“引咎自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过失时,主动承担责任、自我反省的行为。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担当精神,也反映了对责任的重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一、
“引咎自责”是指当某人因自己的过失或错误导致不良后果时,主动承认错误,并因此感到内疚、自责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态度通常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与“推卸责任”相对,“引咎自责”更强调自我反省和承担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中,具备“引咎自责”的品质,有助于提升个人信誉、增强团队信任,并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引咎自责 |
拼音 | yǐn jiù zì zé |
释义 | 因自己犯了错误而主动承担责任并感到内疚。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曰:‘吾不欲战,子其勉之。’……遂引咎自责。” |
近义词 | 自责、自省、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
反义词 | 推卸责任、文过饰非、敷衍塞责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错误的反省和承担。 |
示例 | 在会议上,他因为决策失误而引咎自责,主动提出辞职。 |
含义 | 强调责任感、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 |
适用场景 | 工作失误、人际冲突、领导责任等需要自我反省的场合。 |
三、延伸思考
“引咎自责”不仅是对错误的承认,更是对自身成长的推动。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任务,学会“引咎自责”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