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绝尘的出处】“一骑绝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遥遥领先、无人能及。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并非所有人都清楚。以下是对“一骑绝尘”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一骑绝尘”的含义
“一骑绝尘”字面意思是:一匹马奔跑时扬起尘土,远远地离开尘埃,象征着速度极快、领先他人。引申义为:在竞争中遥遥领先,独占鳌头。
二、成语出处
“一骑绝尘”最早出自南朝·梁·萧纲《采莲曲》中的诗句:
> “一骑绝尘,千蹄竞发。”
这句诗描绘的是赛马的场景,表现了马匹奔跑时的速度之快,尘土飞扬,一骑远去,其他马匹难以追上。
不过,“一骑绝尘”作为成语被广泛使用,则是在后世文学作品和现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
三、相关典故与演变
时间 | 出处 | 内容简述 |
南朝·梁 | 萧纲《采莲曲》 | “一骑绝尘,千蹄竞发”,描写赛马场景,突出速度之快 |
唐代 | 杜甫《丽人行》 |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虽未直接引用,但有类似意境) |
宋代 | 陆游《关山月》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不直接使用该词,但体现社会竞争) |
现代 | 成语词典、文学作品 | 成语“一骑绝尘”被广泛用于形容领先、卓越的表现 |
四、现代用法举例
- 在体育比赛中,常用“一骑绝尘”来形容运动员表现突出,如:“他在百米赛跑中一骑绝尘,轻松夺冠。”
- 在商业竞争中,也常用来形容企业或产品优势明显,如:“这家公司在市场上一骑绝尘,无人能敌。”
五、总结
“一骑绝尘”原指赛马时速度快、尘土飞扬的情景,后来演变为一个形容领先、超越他人的成语。其最早出处可追溯至南朝梁代的《采莲曲》,但真正成为成语并广泛应用则是在后世文学和现代汉语中。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骑绝尘 |
含义 | 形容领先、遥遥领先 |
出处 | 南朝·梁·萧纲《采莲曲》 |
原文 | “一骑绝尘,千蹄竞发” |
演变 | 从诗句到成语,广泛用于现代语境 |
用法 | 描述速度、领先、卓越表现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一骑绝尘”虽源自古诗,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发展出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